-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能源互聯網“十三五”迎機遇 發展面臨三大障礙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22 點擊:次
近日,國家能源局在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國將在“十三五”期間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計劃。這標志著,能源互聯網正在成為我國能源電力行業加速兩化融合的思想前沿。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能源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940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7%。

據了解,我國能源互聯網從投石問路到繁榮發展經過四個標志性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新能源供應商和跨界企業碎步潛行,通過尚未互聯互通的能源網在能源服務市場摸索、建設、運營新的商業模式。
第二階段,以智能計量和流量數據分析能力支撐的智能微網、虛擬電廠等技術加速普及,平臺化能源供給與能效服務模式逐步出現。
第三階段,家庭和工商業“能源產消合一者”加速涌現,分布式能源在骨干網絡上即插即用。數據成為能源互聯網中各利益相關方的重要資產。
第四階段,在可再生能源邊際成本大幅降低的基礎上,我國低碳能源結構逐漸形成,能源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能源互聯網發展面臨三大障礙
據悉,2020年,能源互聯網市場規模約占當年GDP的7%,但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目前仍面臨三大障礙。首先,我國政府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尚未真正進入消除行業壁壘、促進市場化競爭的新階段,電力交易市場建設仍處于探索期;其次,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仍需提升,相比其他領先經濟體,我國人均享有的通信基礎設施仍處于低端;最后,我國能源投融資渠道仍然有限,以銀行為主,輔以股票、債券、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渠道。以可再生能源為例,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超過全部融資額的50%,但是來自股市、債市、風投和私募等渠道的融資份額卻有所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