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湖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5-04 點擊:次
2016年至2020年,是湖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轉變發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三五”期間,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重要。為貫徹落實《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和《湖北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部署,秉持發展新理念,構建發展新格局,確保“十三五”農業機械化實現新跨越,編制本規劃。
一、“十二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成就和經驗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農機化處于快速發展期,進入了農機化發展的中級階段,實現了農業生產由人、畜、機械并用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農機化在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抗災保豐收,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主要成就
1. 農機裝備水平明顯提升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主要動力機械和作業機械總量不斷增加,一些高性能、高效率的大中型農業機械得到推廣與運用,聯合收獲機、水稻插秧機、油菜直播機等重點推廣機具增長迅速,農機裝備覆蓋了農、林、牧、漁業,涉及產前、產中、產后生產環節。
動力機械:“十二五”期間,農機總動力達到4468.12萬千瓦,農機原值達到413.09億元,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33%和56%;拖拉機保有量為130.65萬臺,比“十一五”末增長16%。其中大中型拖拉機和小型拖拉機的保有量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34%和14%,保有量比值從為1:7.8增長到1:6.6。
作業機械:“十二五”期間,水稻插秧機保有量達6.02萬臺,是“十一五”末的3倍;播種機保有量達5.72萬臺,比“十一五”末增長70%;聯合收獲機保有量達8.87萬臺,比“十一五”末增長73%,其中油菜收獲機保有量達0.65萬臺,是“十一五”末的3.5倍,青飼料收獲機保有量達0.85萬臺,是“十一五”末的26倍;糧棉油果茶等初加工機械及其配套動力機械保有量分別達到94萬臺和95萬臺;谷物烘干機2361臺,比“十一五”末增長69%。
其他機械:“十二五”期間,畜牧養殖機械保有量達47.81萬臺,比“十一五”末增長33%;漁業機械保有量達44.62萬臺,比“十一五”末增長57%;林果業機械保有量達11.53萬臺,是“十一五”末的30倍。
2. 農機作業水平明顯提升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水稻、油菜、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花生和大豆等八大農作物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及各環節的機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八大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8%,其中機耕水平86.9%,機播水平36.9%,機收水平66.9%,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17、9、21和17個百分點。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油菜是發展中的亮點,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個百分點。農機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拓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
3. 農機科技應用水平明顯提升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著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新型農機裝備和技術。大中型動力機械發展較快,配套農機具種類增多,機具適用性不斷增強。高性能拖拉機、聯合收獲機、插秧機發展迅速。旋耕施肥播種等復式作業機械,新型植保、施肥、播種和養殖機械,林特產品生產及加工機械,現代設施農業裝備,農用航空等不斷推向市場。
4. 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與服務質量同步發展,為新型農機化經營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支撐。農機作業服務組織數量達到8137個,年末人數達到11.43萬人,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21%和115%。與“十一五”末期相比,農機原值在50萬元以上的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比例上升了6個百分點;農機原值在20-50萬元的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比例基本持平;農機原值在20萬元以下的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比例下降了6個百分點。
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通過積極開展本地作業、跨區作業、訂單服務、租賃服務、承包服務、耕種收一條龍服務、代耕代種等各種服務形式,較好地滿足了廣大農民的需要,其中農機跨區作業的面達到1115千公頃,比“十一五”末增長12%。在眾多的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尤為突出,其數量和從業人數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2167個,從業人數達到7.21萬人,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了84%和235%,全省4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152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
5. 農機化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農機化投入持續增加。“十二五”期間,爭取到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2.4億元,是前五年16.45億元的3倍多。各項扶持措施帶動了整個農機化投入的不斷增長,僅2015年投入總額就達到48.71億元,比整個“十一五”增加25%。
農機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十二五”期間,湖北省堅持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平安農機”創建等活動,使“三率”管理水平由“十一五”末的上牌率16.53%、檢驗率50.19%、持證率31.65%分別提高到65%、80%、70%,農機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農機培訓深入開展。“十二五”期間,湖北省利用陽光工程政策開展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培訓,累計培訓各類農機從業人員400多萬人次,有效提升了湖北省農機管理、技術和實用人才三支隊伍的科技素質。
政策落實更加高效。“十二五”期間,湖北省針對購機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農民反映程序繁瑣等問題,開展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許多個縣市區為購機農民提供了申請受理、咨詢、組織購機、噴字照相、培訓、考駕、上戶、辦理貸款、建檔等“一站式”便捷服務。農機安全互助保險穩步發展,對提高農機安全管理水平、防范農機作業風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機化信息平臺作用凸顯。“十二五”期間,著力構建以農機化信息網為主的農機化信息平臺,打通了農機管理部門、農機合作社、農機手、農機企業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直聯通道,實現了政策信息公開全覆蓋;同時加強與移動、電信等信息提供商的合作,推廣“農機通”、“北斗”和GPS定位等信息服務技術,開展農機電商銷售服務試點工作,有效促進了農機化與信息化相融合。
6. 農機制造和流通水平明顯提升
2015年,湖北省農機生產企業達183家,較“十一五”末增加了47家,農機工業總產值、銷售產值和利潤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十二五”期間,湖北省切實加大技術引進、研究開發和更新改造力度,調整提高老產品,創新開發新產品,產品種類顯著增加;本地企業納入湖北推廣目錄的產品顯著增多,產品結構不斷完善。如東風公司與日本井關農機株式會社合資成立了東風井關公司,生產插秧機、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武漢黃鶴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開發生產油菜直播機,獲得市場好評。農機企業生產的農機產品種類涵蓋了種植業、畜牧業、養殖業和設施農業。高校、科研院所和農機企業對農機科技研發的投入逐年增加,研發能力不斷增強、科技含量不斷提升,農機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品牌效應初顯。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農機銷售逐漸由農機銷售點向農機大市場轉變,多地紛紛興建了集銷售、補貼、培訓、維修于一體的農機大市場。農機部門和經銷商還可以現場為新機手培訓、考核、辦證,實現了新增拖拉機的全列管。農機經銷商的售后服務能力增強,“三包”服務逐漸規范。
?。ǘ┲饕涷?/strong>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必須堅持農民群眾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主體地位,尊重農民群眾的選擇和創造。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也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體。任何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要以增加農民的利益、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為前提。“十二五”時期,全省各地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權,圍繞增產增收,通過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開展農機化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鼓勵農民大膽探索農機化技術服務的新形式,并及時進行總結推廣,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農機化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2.必須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市場是實現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體制基礎,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十二五”時期,我省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農機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深化和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農機產銷企業按照市場需求不斷地調整產品結構,生產農民所需要的農業機械。農機大戶和各類農機服務組織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地探索開展跨區作業、代耕代種等農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提高機具的使用效益。與此同時,為調動和發揮各市場主體共同發展農機化事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機化發展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間,僅中央安排湖北省購機補貼資金就達52.4億元,帶動其他方面投資達500多億元,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3.必須堅持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推進農業機械化,涉及機械研發制造、土地環境、品種選育、農藝栽培、加工和生產經營組織方式等多個方面。“十二五”期間,我省積極搭建“政產學研推”農機農藝融合交流平臺,加強各相關涉農部門間的溝通聯系與協調配合,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機作業規范、農藝技術標準和機藝融合模式研究,促進了作物品種、栽培模式與農機作業的相互適應、有機融合;積極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提高機械的智能化水平,有效促進了關鍵技術的突破和先進適用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應用。
4.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梯度推進農業機械化。我省地形地貌復雜,資源稟賦、農業耕作方式差別很大,發展農業機械化必須因地施策。“十二五”時期,各地根據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圍繞重點作物、重點環節的機械化發展分類施策,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示范推廣,穩步推進,以單項突破帶動全程、全面發展,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農機化發展路徑,構建起多層次、分步驟,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格局,推動了我省農業機械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環境條件
從目前發展態勢和變化趨勢上看,“十三五”期間,湖北省農機化發展將面臨著法治保障、政策環境、土地條件、人才隊伍、內在需求、創新內涵、物質裝備和融資渠道等持續向好的有利條件,“農業機械化”將加速向“機械化農業”轉變,農機化發展將處于又一個可期待的“黃金期”和戰略機遇期。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轉方式、調結構,完善農機化創新體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挑戰。
?。ㄒ唬┌l展的機遇
1. 依法興機全面推進,為農機化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部署,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農村法治建設。2004年我國頒布實施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2007年湖北省頒布實施了《湖北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十三五”期間,國家和湖北省依法興機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為農業機械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促進農業機械化更加規范、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2.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為農機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連續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都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要求和措施。特別是2004年以來,國家和湖北省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機化發展的扶持政策,在農機購置、農機工業、農機化用地、農機流通、農機管理等方面,都有明確的支持意見。隨著各種支持政策逐步配套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力度越來越大,老舊農機報廢更新、作業補貼、金融扶持等政策將同步推進,為“十三五”期間農機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 規模經營逐步壯大,為農機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指出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進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及經營權流轉格局的形成。2013年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提出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建設旱澇保收、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土地流轉和農田基本建設不斷加快,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為“十三五”期間農機化規模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 新型經營主體興起,為農機化發展壯大了人才隊伍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指出:“發揮家庭經營的基礎作用、探索新的集體經營方式、加快發展農戶間的合作經營、鼓勵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同時還指出“鼓勵地方擴大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資金規模”。通過幾年的努力,我省現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0756家,家庭農場20296家。可以預料“十三五”期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蓬勃發展,規?;洜I將成為主流,機械化作業將成為必然選擇。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文化程度、技術水平和組織能力不斷提升,適應農機化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將不斷壯大。
5. 生產成本逐年攀升,為農機化發展帶來了內在需求
近幾年來,糧棉油糖肉等主要農產品呈現全面價格倒掛態勢。價格倒掛刺激進口,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合理上漲形成“天花板”,加之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地板”持續剛性上升,對農業增產增收形成了雙重擠壓。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程度的加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的首要途徑是盡可能減少人工用量,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替代效應成為必然選擇,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迫切,市場領域越來越廣闊。
6. 機藝融合步伐加快,為農機化發展賦予了創新內涵
2010年,農業部發布的《關于加強農機農藝融合 加快推進薄弱環節機械化發展的意見》指出:“加強管理部門相互協調、科研單位聯合攻關、推廣機構相互協作,建立農機農藝融合的協調機制;以提高機械作業適應性為重點,推動栽培和養殖方式的改進和作物品種的選育,形成農藝農機相適應的技術體系”。“十二五”期間,農業部陸續啟動了一批農機農藝融合示范推廣項目。“傳統精耕細作與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相輔相成,實現高產高效與資源生態永續利用協調兼顧”是現代農業對農機裝備提出的新要求。“十三五”期間,農機與農藝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步伐必然加快,農機化技術裝備必然以創新促融合,以創新求發展。
7. 裝備制造方興未艾,為農機化發展提供了物資保障
近些年,我國農機工業發展史無前例,國家正在實施的一系列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機裝備制造能力,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奠定更堅實的物資基礎。同時,先進適用、智能化、精準化、多功能、高效率的保護性耕作、復式作業等農業裝備已成為今后農機工業產品的發展趨勢,將為農機化的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8. 金融支持配套跟進,為農機化發展拓展了融資渠道
2014年,國家銀監會與農業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農業規?;a和集約化經營的指導意見》指出:“大力發展涉農租賃業務,鼓勵金融租賃公司將支持農業機械設備推廣、促進農業現代化作為涉農業務重點發展領域,積極創新涉農租賃新產品。”;“鼓勵與農用機械設備生產企業、供銷商開展合作,探索以廠商、供銷商擔?;蚧刭彽确绞剑七M農用機械設備抵押貸款業務。”農業部《關于推動金融支持和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通知》表明了對農業機械信貸、租賃等方面的支持,同時“鼓勵和支持農機互助合作保險”,啟動了融資租賃貼息支持大型農業機械購置試點工作。《2015-2017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鼓勵開展大型農機金融租賃試點和創新農機信貸服務,多渠道、多形式支持農民購機、用機。”可見“十三五”期間農機金融配套措施將日漸豐富,農機行業信用環境開始培育,制約農機化發展的資金難題將逐步解決。
?。ǘ┟媾R的挑戰
1. 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將進入“新常態”,呈現增速總體放緩、薄弱環節改善、裝備結構優化、組織規模擴大、提質增效升級等新特征。“新常態”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最艱巨的任務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轉變方式就是要實現由數量增長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的轉變,實現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素質的轉變。調整結構就是要改變目前還存在的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農業主導產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同作物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同環節機械化發展不平衡,先進適用技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要完成這些任務,必須更加注重發揮農業機械化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作用,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經營方式創新,更加注重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更加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2. 完善農機化創新體系的需求依然迫切
農機化創新體系包括制造體系和經營體系的創新。“十三五”期間,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農機工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機制造體系的創新是解決目前湖北省農機工業企業設備陳舊、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檔次低、大企業不強、小企業不專、企業效益低、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的根本路徑。經營體系創新的核心是解決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規模小、檔次低、能力不強、效益不高、規范化程度較低等問題。因此,整合農機科技創新資源,完善農機農藝融合機制,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等已成為農機化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必然選擇。
3. 實現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的難度依然明顯
“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起點之高前所未有,挑戰之大前所未有,任務之重前所未有,各種新老矛盾交織疊加,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以新的形式表現,農業機械化裝備、技術、人才、政策、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等諸多矛盾凸顯,高位起點上推進農業機械化難度更大。同時,資源環境雙重約束日益趨緊,農機作業成本持續攀升,局部地區農機具相對飽和,單機作業規模和效益遞減態勢明顯;一些高能耗高排放老舊農機仍在超期服役,千家萬戶購買小型、低技術含量農業機械的情況仍然存在;農機存放、糧食烘干倉儲、機具維修保養等設施建設制約因素仍然很多;小田塊與大機械、分散經營與規模經營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地區機耕道、橋梁難以滿足大中型機械通行要求。此外,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依然存在經費投入不足、人才隊伍數量不足、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
三、“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ㄒ唬┲笇枷?/strong>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四化同步”總體要求,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現代農業建設新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以轉變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以調整優化裝備布局結構、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化技術為重要任務,落實政策措施、壯大發展主體、培養人才隊伍、強化服務支撐,促進農機農藝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全面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創新水平、服務水平、安全水平和生產流通水平,為我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堅實支撐。
?。ǘ┗驹瓌t
——市場主導、政策扶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農民和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適應市場、利用市場、發展生產、推動農業機械化、建設農業現代化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補貼、報廢更新等相關扶持政策的宏觀調控和引導作用,促進農機化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科技支撐、創新驅動。依靠科技進步和改革創新是促進農機化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途徑。加快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和油、棉等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技術的突破與集成。深入探索不同區域、主要作物、關鍵環節農機化發展模式及技術路線,積極扶持先進適用農機的研制開發和推廣應用。
——因地制宜、統籌協調。依據農業產業發展及優勢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的區域布局,針對不同區域地形條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水平和農機化發展現狀的差異,有選擇有重點地示范推廣先進適用農機技術及裝備,做到區域優勢互補、健康平衡發展、統籌協調推進。
——綠色環保、持續發展。適應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農機化的發展應有利于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裝備和技術,發展生態農機、綠色農機,促進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
——開放發展、共享成果。推動農機“引進來、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先進機具和技術,積極支持農機工業走出去,立足省情,引進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技術裝備。提高農機共享發展水平,實現政策、信息和經驗共享,讓農民群眾共享農機化發展成果。
——量質并舉、轉型升級。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在提高農機化整體發展水平的同時,著力提升農機化發展質量,在著重農機化發展速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機化發展效益,加快推動農機裝備、服務組織和作業水平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型升級,促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ㄈ┌l展目標
1. 總體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5000萬千瓦,單位面積動力投入效率明顯提高,農機原值達到550億元,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45萬臺。八大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其中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90%、44%、70%以上。水稻、油菜機械化水平繼續在全國保持前列,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主要經濟作物和特色作物機械化生產取得明顯進展,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協調推進。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明顯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應用水平明顯提升,農機農藝融合度、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度進一步提高,增產增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機械化技術廣泛應用。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逐漸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率先實現機械化生產,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免費牌證管理制度、農機保險補貼制度在全省范圍實施,農機安全技術檢驗規范和事故應急處置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機安全生產形勢良好,農機上牌率、檢驗率、駕駛人員持證率“三率”平均值達到80%。
2. 區域發展目標
根據各縣市區現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差異,制定如下分類發展目標:
第1類地區:以平原為主的地區,農機化發展具備較好基礎。“十三五”期間,機播機插取得跨越式發展,由耕種收環節機械化擴展到種子處理、田間管理、秸稈處理、烘干和初加工等全程機械化,成為全省全程機械化率先實現的區域,在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的同時著力提升作業質量和效益。廣泛推廣使用節能環保的機械化技術,加快老舊機具的報廢更新。“十三五”期間,該類區域將進入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
第2類地區:地形條件差異較大,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和山區,農業生產方式已實現人畜力作業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轉變,“十三五”期間,該類區域進入農機化發展的高級階段,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
第3類地區:以丘陵山區為主,該類區域將在“十三五”期間實現由人畜力作業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轉變,并進入農機化發展中級階段的中后期,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
第4類地區:以山區為主,機械化水平較低,農民經濟條件較差,地方財政實力不強,該類區域的農機化發展需要政府給予特殊的政策傾斜,力爭在“十三五”期間進入農機化發展的中級階段,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0%以上。
(四)主要任務
1. 完善農機裝備體系
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和地方疊加補貼政策增加農機裝備總量,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買大功率、高性能、復式作業機械,把農機裝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鞏固發展水稻、小麥和油菜等主要農作物機械裝備的同時,圍繞全面機械化,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提升馬鈴薯、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和茶葉等農產品生產機械裝備水平,著力提高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和綜合利用、農產品烘干機械裝備水平,帶動農林牧漁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裝備全面發展。努力實現農機裝備由低檔次向高性能,單項作業機具向多功能復式作業機具轉變,努力實現糧食作物生產機械與其他農產品生產機械的合理配置。
2. 提升農機作業水平
加強與涉農各行業的溝通聯系與協調配合,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農機作業規范、農藝技術標準和機藝融合模式,切實提高機藝融合型全程機械化技術供給水平。加快推進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著力發展馬鈴薯、棉花、茶葉、煙葉、花生、果蔬等作物生產機械化,重點解決播栽、收獲等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的難題;積極發展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努力促進平原、丘陵、山區農機化協調發展。
3. 健全農機服務體系
加強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形成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安全監理、技術推廣、教育培訓、質量投訴與監督及信息化服務網絡。加強農機試驗鑒定條件建設,著力提高試驗鑒定能力。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規范與創新并舉”的理念,加大對以農機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農機服務主體的指導力度和扶持力度。鼓勵農機合作社組建聯合社或聯合會,開展農業生產全程農機化作業服務,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與農機企業開展“社企共建”、與金融機構開展“銀社對接”,進一步提高便捷高效型社會化服務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4. 培養壯大人才隊伍
深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和農機職業技能培訓;推進政產學研推合作,促進政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推廣單位建立合作平臺和實踐基地,為農機化發展培養業務管理和科技工作的領軍人才。圍繞重要農時、重點作物,加大對農機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訓力度,鼓勵“政企聯動”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鑒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技能競賽活動,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新理念高素質型農機管理和實用人才供給水平。
5.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爭取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鄉村道路建設、農田基本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規劃中安排機耕道路建設內容,改善農機作業通行條件。爭取中央和各級財政對農機場庫棚、維修網點設備設施給予補助性投資扶持,改善農機具尤其是高性能機具的保養、維修和機庫條件。
6. 保障農機安全發展
通過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平安農機”創建活動,普及農機安全生產和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增強安全法制觀念。加強農機安全監理隊伍和裝備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手段。推進農機安全檢測、農機駕駛員考試、農機事故處理,農機監理執法邁上科學化、規范化臺階。推動農機安全監理信息化發展。使用統一軟件辦理注冊登記等業務,使業務信息入庫達到80%。
7. 提升農機信息化水平
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思維、理念和方法運用于農業機械制造、銷售、作業、維修等各個環節,大力提升農機信息化水平。加強與信息提供商、電商的戰略合作,打通農機銷售信息流和供應鏈,建設農機電商銷售平臺,實現“線上交易、線下提貨”,便捷農民購機。實施“農機通”、“金農工程”和“北斗”導航等應用項目,促進農機裝備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顯著增強。
8. 振興農機工業和流通業
抓住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歷史機遇,整合全產業鏈系統資源,搭建農機科技融資、信息和服務平臺,構建現代農機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支持農機制造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和農機裝備制造發展行動實施,瞄準市場需求,加大先進適用機具研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智能轉型,不斷提高我省中高端型全產業鏈農機裝備供給水平。支持農機流通企業投資建設集銷售、培訓和維修等服務于一體的農機流通基地,培育一批輻射面廣的農機連鎖點、農機專營店、農機超市、4S店和區域性農機大市場。
9. 提高抗災應急能力
爭取各級政府對農機抗災救災應急儲備能力建設的重視,加大應急機具儲備投入力度,提升農機抗災救災應急服務能力;加強農機具配備信息收集整理,做好關鍵時節農機具調度,充分發揮農機具在農業抗災救災中的作用。
10. 探索建立理論體系
開展農機化發展調查研究,全面剖析湖北省農林牧漁業農機化發展狀況和需求,研究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和發展措施,切實提高系統性精準型農機化政策供給水平。依托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農機學會、協會和互助保險等社團組織開展農機化理論研究,為農機生產者、使用者和銷售者提供政策指導、技術培訓、人才培養和信息咨詢服務。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國際農機化發展前沿,促進湖北省農機化持續健康發展。
四、“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重點與區域布局
(一)發展重點
立足于保持優勢、抓住機遇、突破瓶頸、攻克難點、打造亮點、實現跨越,湖北省“十三五”農機化發展應突出以下6個方面的重點:
1. 保持水稻和油菜生產機械化在全國的優勢地位,率先實現水稻和油菜全程機械化;
2. 抓住馬鈴薯作為第四大主糧的機遇,著力推進馬鈴薯全程機械化;
3. 突破種植環節中的瓶頸,大力發展播種、育插秧等關鍵環節的機械化;
4. 攻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難點,對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給予特殊扶持;
5. 在秸稈機械化還田和綜合利用上打造亮點,全面實現湖北省秸稈露天禁燒;
6. 在全面機械化上實現跨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同步發展。
?。ǘ﹨^域布局
1. 江漢平原糧棉油漁主產區
大力發展水稻等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同時著力推進油菜等經濟作物的生產機械化。大力推廣水稻育秧、移栽、收獲機械化關鍵技術,再生稻收獲機械化關鍵技術,小麥免耕、直播、收獲機械化關鍵技術,油菜直播、移栽、收獲機械化關鍵技術,棉花營養缽制缽、移栽、直播、收獲機械化關鍵技術,高效植保、秸稈機械化還田和回收、谷物和油菜籽烘干等技術。支持發展農用航空、精準農業機械化技術。積極發展畜禽生產機械化,強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機械化,重點發展魚池精養、水庫及湖泊水面圍欄養魚、高密度網箱養魚機械化,著力推廣建池、增氧、餌料加工與投放機械化、池塘清淤機械化和網箱設備清洗機械化。
2. 鄂北崗地及中部糧食主產區
大力推進小麥等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重點發展小麥精量播種、水稻機械育插秧、玉米精量播種、馬鈴薯機械化種植和收獲、糧食烘干和產后初加工技術。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機械深松、高效植保、秸稈機械化還田和回收技術。積極推廣高效灌溉技術,改變大水漫灌和串灌等落后方式,示范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
3. 鄂中東低山丘陵糧棉油特林牧主產區
加快發展糧棉油生產機械化。在鞏固提高機械耕整、排灌、植保、收獲、運輸水平的基礎上,著力推進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油菜播栽和收獲機械化、棉花營養缽制缽、移栽和直播機械化;積極發展水果生產機械化,在穩定發展機械中耕、植保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機械化節水灌溉、開溝抽槽、低溫貯藏、保鮮分級和山地果園運輸機械化;努力推動茶葉生產機械化,重點發展中耕、施肥、植保、修剪及節水灌溉等茶園管理機械和茶葉采摘機械,積極探索名優茶加工機械化;積極推動畜牧業生產機械化。在鞏固發展青、粗飼料加工和配合飼料生產機械化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牧草生產、規?;笄蒿曫B和廢棄物處理機械化。
4. 鄂東南低山丘陵糧林茶牧主產區
發展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大機插、收獲、烘干、糧食初加工等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裝備的引進示范和推廣,形成合理的技術規范和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大力推廣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主攻茶園松土、除草、植保、施肥、修剪、采摘、加工等環節的機械化;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機械化技術,探索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的新途徑;深化農機化技術裝備在高效設施農業中的推廣應用,重點推廣棚耕機、開溝機和噴灌、滴灌節水技術;以牲豬、家禽機械化養殖為重點,促進畜牧業向規?;⒓s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重視發展林業植保和防火機械化,推廣除草施肥、耕作開溝、挖坑挖穴、噴灌等作業機械化,促進林果和花卉基地建設。
5. 鄂西林特糧牧主產區
在提高主要糧油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的同時,重點發展林木、土特產、藥材、馬鈴薯、玉米、煙葉、茶葉、蔬菜生產機械化,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和土特產品加工機械化和設施農業、畜禽養殖機械化。調整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積極探索丘陵山區農機化作業模式和技術路線,結合丘陵山區農業生產特點,推廣適合丘陵山區地形特點的中小型機械。
6. 大中城市郊區
大力推進水稻、油菜等糧油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圍繞“菜藍子”,大力發展安全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化,重點推進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播種、育苗、移栽、收獲等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在不斷提高機械耕整、植保、節水灌溉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推廣控溫、控濕技術及設施,積極推廣冷藏保鮮新設施新技術;積極發展林木、畜禽、水產生產機械化,堅持發展農產品產后處理與加工機械化;大力推廣節水灌溉、精量播種、化肥深施、高效植保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節本增效農機化技術。
五、“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點建設項目
?。ㄒ唬┲饕r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項目
針對水稻、小麥、油菜、馬鈴薯主產縣區市,分期分批實施耕整地、種植、田間管理、收獲、秸稈處理、烘干等全程機械化推進項目,購機補貼資金向推進項目重點傾斜,并配套執行作業補貼、金融扶持等其他措施,爭取到“十三五”末,糧油主產區實現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根據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產的關鍵和薄弱環節,重點推廣水田適度耕整、秸稈埋覆還田和旱地適度深松深耕、秸稈覆蓋還田技術及配套機具;水稻工廠化育插秧和直播技術及配套機具;小麥精量播種技術及配套機具;油菜輕簡高效播栽、收獲技術及配套機具;谷物和油菜籽干燥機械化技術及配套機具;馬鈴薯種植和收獲機械化關鍵技術及配套機具;高效植保技術及配套機具。
?。ǘ┤嫒剔r業機械化示范區推進項目
圍繞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導產業、關鍵環節和薄弱地區,加強組織協調、整合項目資金,深入開展全面全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創建活動。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省建設率先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30個左右;鼓勵、支持、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和大型農機產銷企業開展整村、整鄉、整縣全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支持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加強與涉農各行業的溝通聯系與協調配合,從品種選育、種植模式、田間管理和產后加工等環節入手,有針對性地研究農機作業規范、農藝技術標準和機藝融合模式,形成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和技術體系。
?。ㄈ┺r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及綜合利用建設項目
通過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及綜合利用建設項目的實施,逐步形成以秸稈機械化還田為主導,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為補充的綜合利用格局。爭取到“十三五”末,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80%以上
(四)農機公共服務能力與體系建設項 目
扎實推進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農機質量監督服務、農機安全監理服務、農機教育培訓服務、農機化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能力,爭取資金投入、改善服務條件,創新運行機制、激發服務活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購買農機具和開展農機化作業服務給予重點傾斜;非農企業的進入將帶來農機化發展所缺的資金和技術,應對其進入農機化相關領域進行合理引導。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登記注冊、明晰產權、組織機構建設、財務管理、成員管理、收益分配、業務公開、誠信經營、信息化建設、教育培訓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協助解決其辦公場所和場庫棚建設用地,支持其開展農機維修服務和全產業鏈經營,推動新型經營主體的橫向聯合與縱向協作,通過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組織形式,成立農機合作社聯社、股份制作業公司、區域性農機服務中心、農機租賃公司等,促進農機服務組織大合作、大聯合、大發展。
?。ㄎ澹┺r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大力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興建農機具場庫棚,協助解決場庫棚建設中的用地、資金問題;聯合交通、農業等部門加大對機耕道路建設的投入,暢通農機進地的“最后一公里”,建成以普通國道、省道為主干,以縣、鄉級道路為支干,以通村路、村組路、田間道路為支線四通八達的機耕道路網絡;加強農機維修網點建設,解決農機維修網點少、條件差、設備老化、人才缺乏等突出問題,扶持一批重點農機維修網點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以一、二級農機維修網點為骨干,以三級和專項農機維修網點為補充,以農機生產企業、經銷企業和農機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以農機戶和農機手為主體,覆蓋全省、功能健全的農機維修網絡。通過農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切實解決農機“住房難、行路難、看病難”等問題。
(六)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跨越項目
圍繞改善農機作業條件、強化機具供給和活化經營機制,支持引導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取得跨越式發展。充分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加強平田整地、建設機耕道。鼓勵引導農機制造企業引進研發性能優良、適用性強、安全可靠的機具,提升丘陵山區適用機具供給水平,解決無機可用問題。多渠道、多形式培育、扶持新型農機服務主體,創新服務機制,提高丘陵山區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
?。ㄆ撸┺r機工業和流通業建設項目
大力支持湖北省農機工業發展,依托各級政府對農機工業技術升級、設備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給予重點扶持,促進重大新型農機產品和配套機具的研發和生產。鼓勵農機制造企業抓住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歷史機遇,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農機推廣部門的合作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合力攻關,突破全程全面機械化中的關鍵技術,解決本地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中的關鍵難題。加大自動控制技術、智能農業技術及物聯網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步伐,使農業機械逐漸向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加快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機企業集團和農機制造產業集群。構建農機連鎖店、4S店、農機超市、品牌店、專賣店、區域性農機市場等多樣化的農機流通格局,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農機流通方式,鼓勵農機生產企業向流通領域延伸,形成農機產銷一體化企業集團,引導農機流通企業由單純賣產品向既賣產品又重服務的方向轉變。
?。ò耍?ldquo;平安農機”創建項目
建立和完善以縣級農機監理機構為龍頭,以鄉鎮、村為重心,以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為依托,以村級農機安全員為基礎的農機安全監管網絡,夯實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基礎。貫徹農機安全監理法律法規,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完善農機安全監理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農機監理裝備服務條件,提升農機安全監理服務能力和質量。健全“平安農機”示范創建科學評價體系,加強安全監理績效考核,建立末位淘汰機制。爭取“十三五”期間,創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15個左右,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縣15個左右。
六、“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1.全面推進依法興機治機。繼續深入宣傳和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湖北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法律法規作為責任來落實。加強普法教育,定期對領導干部進行法制教育,增強法治意識,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強化依法行政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優化農機管理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使“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結合起來。抓住農機化事業單位改革的契機,理順機構、明確性質、完善機制、健全制度,形成權責統一、運轉順暢、充滿活力的農機化管理服務體系。重點解決上下級農機化管理服務部門職能不一致、歸口不一致、權責不一致等問題;解決基層農機化管理服務機構在名稱、職能、隸屬關系、經費供給等方面存在的不確切、不確定、不適宜的狀況,充分發揮基層農機化管理服務人員的作用,穩定和加強農機化基層隊伍建設。
3.加強扶持政策頂層設計。綜合運用財政補貼、項目扶持、金融貸款、農機保險等多種政策,穩定資金投入渠道。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優化補貼方式,強化信息公開機制,建立以問題為導向的動態監測與評價體系,穩步推進購機補貼“普惠制”和“市場化”。做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的試點工作,結合湖北省實際情況完善實施方案和操作方法。對農機作業補貼進行有效的核實和風險防控。選取本省急需的大中型機械,與企業、銀行合作,進行農機融資租賃試點。深入開展農機安全互助保險實踐,切實解決認識不夠、覆蓋不廣、宣傳不力等問題。
?。ǘ┙y籌協調,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將農機化作為推動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統籌規劃,把促進和支持農機化發展納入政府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協調推進;省內各級政府、財政、發改、科技、金融、農業等部門協同支持農機化發展,將發展績效作為考核政府及部門工作的重要依據;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提升農機作業水平的支持力度,把國家對農機生產、銷售、使用上的稅費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對農業機械用油實施優惠補貼,增加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推廣專項經費,對重點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實施作業補貼,加大對農機化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體系、機耕道、機庫棚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支持引進外資發展農機工業和農業機械化。
?。ㄈ┕膭顒撔?,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科技保障
適應農機化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的大趨勢,大力推進農機化科技創新,鼓勵支持建立創新聯盟,加快農機產品由中低端向高端轉變的進程。積極引導農業機械向智能化、多功能、高效率方向發展,開展精準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示范與推廣。大力推進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從品種選育、作物栽培、田間管理、產后加工等領域入手,有針對性地推廣一批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和種植模式,制定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機械作業規范和農藝標準。逐步建立政產學研推合作、多部門廣泛參與的農機化科技創新體系。
?。ㄋ模┡嘤犖椋瑸檗r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壯大農機人才隊伍、提升農機人才素質、改善農機人才結構,逐步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和社會環境。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技能教育培訓力度,培養造就一支有一定文化科技素質、有技能、會經營、能操作使用現代農業裝備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思想業務過硬的農機化產業大軍。加強農機化干部隊伍建設,培養出品德優、能力強、素質高、作風硬的農機化干部隊伍。著力培育一批專業技術精、綜合能力強的年輕隊伍,逐步解決人員老化問題,確保隊伍建設與事業發展相互適應。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開展農機化人才培養,為促進農機化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五)強化制造,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裝備保障
大力支持本省農機工業發展,依托各級政府對農機工業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給予重點扶持,促進重大新型農機產品和配套機具的研發和生產。加快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機企業集團和農機制造產業集群,形成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專、精、特”農機企業。支持農機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為合作提供信息服務。遴選“十三五”規劃實施所需的先進適用農機產品,切實建立重點推廣農機產品目錄,指導農業農機經營主體選好用好農業機械。
?。┘訌娦麄鳎瑸檗r業機械化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宣傳農機化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農產品安全供給、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中的重大作用。宣傳農機部門依法興機、廉潔高效、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提高社會輿論對農機化事業發展的認同感和社會各界對農機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宣傳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經驗、典型案例,為農機化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