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劃園區的發展類型有哪些?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2-21 點擊:次
世界各國制定了各種產業規劃園區開發政策,建立了名目繁多的產業園區,例如免稅區、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企業區、工業園、工業村、工業團地、科學園、技術園、研究園、技術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創意產業園區等。
1、追求經濟增長的傳統產業園區
傳統產業規劃園區主要包括起源于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加工區和起源于發達國家的工業園兩類。這類產業園區旨在實現原料、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的聚集和流動,以及土地、交通、基礎設施等資源的共享,進而產生集聚效應。在實踐中,不同國家和地區因自身發展基礎的差異,在園區的生產要素及資源的供給方面進行了彈性調整,在中國,這類園區以早期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為主體。
出口加工區(export processing zone)
出口加工區是發展中國家傳統產業規劃園區的主要類型。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資本、商品、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跨國界流動,一國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分工,帶來國別經濟可能的對外依賴性——依賴外部原料,依賴外部設備、資金和技術,依賴外部消費品的供給,依賴外部銷售市場等,而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與此同時,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工業園(industrial park)
工業園是最早在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產業園區類型,稱謂各異,例如美國的工業園和英國的企業區(enterprise zone)。
建設這類實體的目的在于吸引新工業的投資,緩解工業對中心城市的壓力和對環境的污染。
較早的工業園曾定義為:在興建工廠之前,由一個獨立組織的規劃提供一組適用的工業建筑(用地),輔之以基礎設施和綠色空間,如公共道路、植物園、娛樂場所、停車場等,且包括各類設施之間的地帶。
由于用地限制和地租增加,工業園內的多層建筑逐年增多。從美學角度來看,工業園強調形體設計、保持建筑物后退和建筑密度最小等類似公園的特點,并且在其管理中保持優美的、類似公園的環境。
工業園是在功能和美觀上能夠產生獨特環境的工業規劃用地,能夠滿足低層、現代化、分散的辦公樓自由布局的需求以及廠房、實驗室尋求優美區位環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