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河南省進一步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2-12 點擊:

河南省進一步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推動我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下簡稱兩業)全要素、寬領域、高水平深度融合,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行動目標

全省兩業融合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兩業深度融合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產業競爭力、附加值、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優勢產業鏈條、產業集群、融合示范載體和產業生態圈進一步完善,到2027年,培育100家以上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單位、力爭每年新增2家左右國家級試點,新培育30家以上集成融合標桿企業、30個左右省級開發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形成一批兩業融合優秀典型案例。

二、重點領域

(一)加快七大先進制造業集群融合轉型步伐

1.推動材料產業和科技服務融合發展。圍繞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領域,實施加快材料產業優勢再造換道領跑行動計劃,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新材料創新平臺。強化材料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優勢企業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基地等,加大研發投入,承接重大科技項目,推動共性技術研發。依托重點材料研發機構、生產企業和計量測試機構,建設新材料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大力發展檢驗檢測、計量、標準、認證認可等第三方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汽車制造和全流程服務融合發展。加強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等核心部件技術攻關,支持汽車制造與汽車銷售、維修保養、回收利用、整車物流、汽車金融等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在汽車領域應用,有序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建設,支持鄭州市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支持智慧出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平臺建設,推動新能源整車制造與出行服務融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電子信息和信息服務融合發展。圍繞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光電、先進計算等領域,鼓勵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聯合攻關,加快半導體等“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先進制造工藝研發、全流程設計能力升級,提升創新實驗、原型開發、制造等全產業鏈能級。支持超聚變、麒麟軟件發展服務器操作系統,開發面向政府和行業的核心應用軟件。加快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建設,做大做強黃河鯤鵬硬件制造基地和鯤鵬軟件產業,培育“Huanghe”等本土電腦品牌。(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裝備制造和集成服務融合發展。圍繞成套礦山、智能掘進、新型電力、先進農機、高端起重、先進節能環保、工業母機、機器人等領域,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創建、參建國家級重點研發平臺,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針對客戶個性化產品需求,提供產品設計、研發、制造、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成套綜合服務,提高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務在裝備價值中的比重,推動企業由單臺設備制造商向系統集成供應商和成套設備服務供應商轉型升級。探索創新服務模式,實時監控重大技術裝備,提升遠程診斷能力和服務質量。(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動生物醫藥和健康服務融合發展。圍繞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體外診斷、醫藥流通、高性能醫療器械和醫用衛材等領域,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協調穩定發展,構建河南省醫學科學院、中原醫學科學城、臨空生物醫藥產業園“一院一城一產業集群”的創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和河南省中醫藥科學院一體融合發展。加強關鍵原輔料、創新藥、高端醫療儀器設備等研發攻關,鼓勵醫藥和診斷產品生產企業拓展外包服務和第三方醫學診斷,支持醫療設備生產企業提供一體化閱片、智能化手術室等整體解決方案,支持中醫特色診療設備研發。推動智慧醫療產業發展,推廣醫用機器人、可穿戴醫療設備、遠程診斷、在線問診、超算藥物開發平臺等。優化免疫診斷產品和微生物檢測等體外診斷試劑、配套儀器及關鍵原材料等系列技術和產品,打造全國最大的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培育高端康養綜合體,開展健康管理、運動康復、精神照護、醫養一體等增值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民政廳、衛生健康委、體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動現代食品和供應鏈服務融合發展。圍繞飲料酒、液體乳、熟肉制品、米面制品等領域,支持食品制造企業進一步提升食品研發、生產、運輸、銷售全鏈條的技術含量和標準化作業水平,發展中央廚房、私人定制、健康管理等新業態,培育地方特色產品品牌。充分發揮中原食品實驗室創新引領作用,推進省級速凍調制食品技術創新中心、肉品技術創新中心、食品加工中試基地等平臺建設,推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大力發展冷鏈食品產業,進一步完善集冷鏈食品原料生產、設備設施制造、食品加工、倉儲、運輸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鏈體系,支持大型冷鏈食品生產企業、冷鏈裝備制造企業、冷鏈倉儲運輸企業等做大做強,助力河南食品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動輕紡產業和電商服務融合發展。圍繞現代紡織服裝、智能家居及家電等領域,鼓勵挖掘多層次、多樣化用戶需求,發揮電商服務對研發、設計、采購、制造、倉儲、物流、零售等全價值鏈重構的引領作用。支持輕紡企業發展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等新業態,推廣共享制造、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等新模式,豐富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場景,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協同創新,實現供需高效對接和精準交付,激發全產業鏈發展活力。(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增強生產性服務業融合賦能質效

8.完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優化提升物流樞紐設施網絡,提速提質建設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園區、城郊大倉基地等重大物流設施,爭取周口、駐馬店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積極創建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和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開展區域物流樞紐評估調整,打造功能復合、高效聯通的物流設施群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力爭到2027年,布局建設15個左右省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培育5個左右省級樞紐經濟先行區、100家左右物流“豫軍”企業,推動3A級以上物流企業數量突破400家。制定實施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推動現代物流與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鼓勵物流企業“上云用數賦智”,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為制造業企業個性化定制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提升科技服務賦能水平。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加快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布局建設一批高端中試基地、產業研究院、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等,推動規上企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全覆蓋。強化工業設計中心培育,構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業設計中心梯次培育體系,到2027年,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0家以上、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20家以上、全國一流設計創意產業園5家以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培育認定,在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紡織服裝、汽車、現代家居等優勢產業領域加快建成一批標志性工業設計平臺。布局建設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省概念驗證中心等,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鏈條。高水平推進雙創孵化,組織開展國家級孵化載體、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建設。支持檢驗檢測機構聯合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組成創新聯合體,建設檢驗檢測科技創新平臺,探索為產業鏈提供新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使用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檢驗檢測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推動檢驗結果區域、國際互認互通。(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動信息服務高效發展。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推廣、供需對接、資料備份等專業信息服務,支持信息服務企業整合產業鏈、供應鏈相關信息,實現上下游企業供需適配、按需生產,提升全鏈條服務能力。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首版次軟件產品研發應用,實施高端工業軟件攻關工程,在工業制圖、仿真驗證、集成電路設計、工具軟件等重點方向開展國產化替代。深入開展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產業發展、區塊鏈、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試點示范和典型應用場景建設,爭創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國家數據安全產業園區。實施跨境電商優勢再造行動,常態化開展“跨境電商+產業帶”對接活動,促進跨境電商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通信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提升中介服務發展能級。圍繞咨詢服務、會計稅務及評估服務、法律服務、金融中介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加快中介服務載體平臺建設和市場主體培育,構建種類齊全、分布廣泛、功能完善的現代中介服務體系。支持中介服務機構成立行業聯盟,加強信息共享、數據互通、服務銜接,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中介服務。大力發展跨境綜合服務,鼓勵企業提供運營推廣、政策咨詢、商事協調、金融服務、支付結算等服務,引導與優勢實體企業“抱團出海”,積極融入國際大循環,加快國際產能對接、轉移。(省發展改革委、司法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商務廳、稅務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融合

12.推動數字化轉型。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行動計劃,支持頭部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業務創新,面向行業開放先進技術、應用場景,培育建設30個“數字領航”企業,打造300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推進開發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支持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聯合數字化服務商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開發區數字化、智能化運營能力,推動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開展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分級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發展智能制造。實施智能制造引領工程,以診斷服務為抓手,推進規模以上制造企業應用5G、數字孿生、智能控制、虛擬仿真等技術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聚焦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營銷管理、售后服務等環節,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應用場景,到2027年,累計建成1500個智能工廠(車間),實現裝備互聯、系統互通、數據共享。持續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提升行動,加快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關鍵環節廣泛用云。(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做強數字經濟。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研究制定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行動方案,遴選30個以上數據要素開發利用解決方案,打造一批多元典型應用場景。做大做強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加快推進資源完善整合,健全數據交易規則體系、豐富交易數據產品,加強與全國其他數據交易場所互聯互通,爭創國家級數據交易場所。支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平臺企業數據資源資產化,鼓勵開展金融服務、商貿物流等領域數據融合應用,開發數字產品,開展數據交易。(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雙千兆”網絡協同工程,推動5G基站規模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深入實施“1+N”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行動,培育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鄭州),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應用推廣。貫徹落實全省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快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航空港區智算中心建設,開展省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試點,打造面向中部、輻射全國的算力調度核心樞紐和全國重要的算力高地,超前布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6G、下一代互聯網、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研發應用。(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挖掘生活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潛力

16.推進服務消費和智能制造有機融合。鼓勵電商平臺、企業或數字服務商發揮數據、技術、渠道等要素優勢,通過大數據挖掘、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挖掘用戶潛在需求,深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服務衍生制造,以委托制造、商標品牌授權等方式拓展制造業務,建立完善以線上服務為核心,以生產制造為基礎,供需適配、產銷環節簡化的兩業融合創新供應鏈生態圈。大力發展智慧家居、智能穿戴、智慧零售、直播電商等,推廣無人配送機器人、無人零售、網絡拼團等業務場景應用,建設“產品+內容+生態”的智能生態生活服務體系。推進商文旅體等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量發展,拓展消費新場景,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體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拓展工業旅游和特色資源深度融合。鼓勵各地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深入挖掘工業歷史文化底蘊,通過現代科技手段還原、復現歷史場景,發展工業旅游、工藝美術、文化展示、研學科普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工業遺產從生產性資源轉向生活化創意空間。支持工業城市、工業品企業打造工業博物館、工業旅游體驗中心、研學旅游基地等,開發工業旅游消費品、紀念品、衍生品等,推出一批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一批工業旅游和休閑消費的新空間、新地標。(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游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推進文化創意和制造業衍生融合。圍繞動漫游戲、影視、演藝、網絡文化、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交易、文化裝備等領域,鼓勵文化創意企業通過委托制造、商標品牌授權向制造環節拓展,發展文化衍生產品生產和經營,搭建產品設計開發、展示推廣和交易平臺,促進產銷協同發展。支持各大旅游城市、旅游景區、文博場館等通過IP授權方式與制造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文創產品,培育發展豫博文創、唐宮文創、殷墟文創、豫游記、華冠文創、龍門奇妙物等文創品牌。(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游廳、廣電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主要任務

(一)提升融合發展平臺載體能級。依托省中原科技城、中原農谷、中原醫學科學城“兩城一谷”和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成果推廣、創業孵化等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支持省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聚焦工業云、協同物流、分布式制造、集中采購等領域,構建一批開放式創新服務平臺,支持制造企業共建共享實驗室、中試生產線等專業化“一站式”產業服務平臺。實施現代服務業開發區產業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圍繞服務制造業共性需求,引聚各類專業服務機構,完善商務咨詢、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質量認證、倉儲物流等公共服務功能。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區)依托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生產能力,建設面向服務型制造的共性技術、共享生產、專業服務、綜合服務平臺,推進廠房、設備、人才等資源共享。標準化推廣“智慧島”雙創載體,培育集聚高質量企業、研發機構、人才智力、金融資本、創新創業項目等雙創資源,加快形成一流創新生態。(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多元融合發展市場主體。放大產業鏈龍頭企業、“鏈主”企業、行業骨干、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等各類主體帶動作用,通過專利布局、標準引領、協同研發、聯合設計、平臺建設等方式,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分工協作與聯動融通,實現資源、要素、產能、市場的深度整合與共用共享。持續實施服務業新供給培育工程,在集成融合領域遴選發布一批省級新服務重點培育項目、新供給標桿企業。支持平臺企業依托市場、數據優勢和行業整合能力,開展集中采購、定制化生產、協同物流、新零售等業態模式創新,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創新發展、跨界融合,建立產業聯盟,對接科技、資金、文化、版權等多種資源,深度參與產業協同和社會協作。支持企業群體跨行業、跨區域緊密協作,共建兩業深度融合發展基地,促進形成兩業深度融合區域分工協作和產業配套格局。(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監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融合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兩業融合重點項目培育機制并實施動態管理,形成“儲備—成熟—支持”的項目培育路徑,并由各地、各相關部門結合實際研究對重點項目的支持政策。支持服務業“鏈主”企業牽頭開展智慧園區、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等新場景建設。統籌利用各級各類專項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利用現有資金渠道、積極引導社會投資,加大對重點項目支持。(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構建融合發展品牌質量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強化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實施兩業融合領域“美豫名品”品牌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優質品牌。高水平組織中國品牌日河南系列活動,以品牌賦能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強化兩業融合領域國家標準宣貫力度,加快與國際國內高標準對接,研制數據分類分級、交易合規、數字信任等標準規范和行業導則,推進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實施全產業鏈質量管理,探索建立符合產業交叉、融合滲透特點的市場準入制度。深入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行動,選取超硬材料、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休閑食品等產業鏈開展質量聯動提升試點,支持企業參評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有關部門統籌做好政策落實、項目實施、動態監測、評估督導、重大問題協調等工作,切實推動兩業融合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各地要強化主體責任,積極探索兩業融合制度創新,以及市場準入、要素配置、市場監管、統計監測等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制定相關支持保障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要素保障。統籌利用各類資源要素支持兩業融合發展,研究制定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政策措施,鼓勵采取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存量土地等方式支持兩業融合發展。支持金融機構依托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提升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產品,完善風險處置機制,開展銀企對接活動,擴大融資貸款規模。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和各類實訓基地建設,培養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市場監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河南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注重試點引領。深化國家級、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加強跟蹤調度,加大省級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爭取國家級試點擴容,啟動第三批省級試點培育工作,鼓勵有條件地市開展自主試點,推動符合條件的區域(城市、開發區、園區)、企業先行先試,探索發展兩業融合新機制、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一批典型區域和企業推廣模式。適時發布生產性服務業統計數據,及時跟進國家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并開展我省兩業融合發展情況監測工作,對滿足入庫納統的兩業融合項目進行一對一指導,確保應統盡統,應報盡報。(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擴大宣傳引導。組織開展試點成果、地方經驗交流,征集發布兩業融合優秀案例。支持研究機構、行業組織搭建兩業融合交流平臺和信息化渠道,匯集融合發展政策、展示融合發展成果。充分發揮融媒體平臺宣傳優勢,穩妥把握相關政策、數據信息、經驗成果等網上宣傳的時效度,及時推廣融合路徑和業態模式。(省發展改革委負責)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河南省進一步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

2024-12-12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河南省進一步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推動我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下簡稱兩業)全要素、寬領域、高水平深度融合,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行動目標

全省兩業融合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兩業深度融合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產業競爭力、附加值、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優勢產業鏈條、產業集群、融合示范載體和產業生態圈進一步完善,到2027年,培育100家以上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單位、力爭每年新增2家左右國家級試點,新培育30家以上集成融合標桿企業、30個左右省級開發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形成一批兩業融合優秀典型案例。

二、重點領域

(一)加快七大先進制造業集群融合轉型步伐

1.推動材料產業和科技服務融合發展。圍繞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領域,實施加快材料產業優勢再造換道領跑行動計劃,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新材料創新平臺。強化材料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優勢企業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基地等,加大研發投入,承接重大科技項目,推動共性技術研發。依托重點材料研發機構、生產企業和計量測試機構,建設新材料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大力發展檢驗檢測、計量、標準、認證認可等第三方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汽車制造和全流程服務融合發展。加強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等核心部件技術攻關,支持汽車制造與汽車銷售、維修保養、回收利用、整車物流、汽車金融等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在汽車領域應用,有序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建設,支持鄭州市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支持智慧出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平臺建設,推動新能源整車制造與出行服務融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電子信息和信息服務融合發展。圍繞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和半導體、光電、先進計算等領域,鼓勵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聯合攻關,加快半導體等“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先進制造工藝研發、全流程設計能力升級,提升創新實驗、原型開發、制造等全產業鏈能級。支持超聚變、麒麟軟件發展服務器操作系統,開發面向政府和行業的核心應用軟件。加快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建設,做大做強黃河鯤鵬硬件制造基地和鯤鵬軟件產業,培育“Huanghe”等本土電腦品牌。(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裝備制造和集成服務融合發展。圍繞成套礦山、智能掘進、新型電力、先進農機、高端起重、先進節能環保、工業母機、機器人等領域,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創建、參建國家級重點研發平臺,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針對客戶個性化產品需求,提供產品設計、研發、制造、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成套綜合服務,提高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務在裝備價值中的比重,推動企業由單臺設備制造商向系統集成供應商和成套設備服務供應商轉型升級。探索創新服務模式,實時監控重大技術裝備,提升遠程診斷能力和服務質量。(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動生物醫藥和健康服務融合發展。圍繞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體外診斷、醫藥流通、高性能醫療器械和醫用衛材等領域,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協調穩定發展,構建河南省醫學科學院、中原醫學科學城、臨空生物醫藥產業園“一院一城一產業集群”的創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和河南省中醫藥科學院一體融合發展。加強關鍵原輔料、創新藥、高端醫療儀器設備等研發攻關,鼓勵醫藥和診斷產品生產企業拓展外包服務和第三方醫學診斷,支持醫療設備生產企業提供一體化閱片、智能化手術室等整體解決方案,支持中醫特色診療設備研發。推動智慧醫療產業發展,推廣醫用機器人、可穿戴醫療設備、遠程診斷、在線問診、超算藥物開發平臺等。優化免疫診斷產品和微生物檢測等體外診斷試劑、配套儀器及關鍵原材料等系列技術和產品,打造全國最大的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培育高端康養綜合體,開展健康管理、運動康復、精神照護、醫養一體等增值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民政廳、衛生健康委、體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動現代食品和供應鏈服務融合發展。圍繞飲料酒、液體乳、熟肉制品、米面制品等領域,支持食品制造企業進一步提升食品研發、生產、運輸、銷售全鏈條的技術含量和標準化作業水平,發展中央廚房、私人定制、健康管理等新業態,培育地方特色產品品牌。充分發揮中原食品實驗室創新引領作用,推進省級速凍調制食品技術創新中心、肉品技術創新中心、食品加工中試基地等平臺建設,推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大力發展冷鏈食品產業,進一步完善集冷鏈食品原料生產、設備設施制造、食品加工、倉儲、運輸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鏈體系,支持大型冷鏈食品生產企業、冷鏈裝備制造企業、冷鏈倉儲運輸企業等做大做強,助力河南食品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動輕紡產業和電商服務融合發展。圍繞現代紡織服裝、智能家居及家電等領域,鼓勵挖掘多層次、多樣化用戶需求,發揮電商服務對研發、設計、采購、制造、倉儲、物流、零售等全價值鏈重構的引領作用。支持輕紡企業發展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等新業態,推廣共享制造、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等新模式,豐富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場景,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協同創新,實現供需高效對接和精準交付,激發全產業鏈發展活力。(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增強生產性服務業融合賦能質效

8.完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優化提升物流樞紐設施網絡,提速提質建設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園區、城郊大倉基地等重大物流設施,爭取周口、駐馬店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積極創建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和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開展區域物流樞紐評估調整,打造功能復合、高效聯通的物流設施群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力爭到2027年,布局建設15個左右省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培育5個左右省級樞紐經濟先行區、100家左右物流“豫軍”企業,推動3A級以上物流企業數量突破400家。制定實施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推動現代物流與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鼓勵物流企業“上云用數賦智”,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為制造業企業個性化定制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提升科技服務賦能水平。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加快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布局建設一批高端中試基地、產業研究院、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等,推動規上企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全覆蓋。強化工業設計中心培育,構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業設計中心梯次培育體系,到2027年,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0家以上、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20家以上、全國一流設計創意產業園5家以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培育認定,在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紡織服裝、汽車、現代家居等優勢產業領域加快建成一批標志性工業設計平臺。布局建設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省概念驗證中心等,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鏈條。高水平推進雙創孵化,組織開展國家級孵化載體、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建設。支持檢驗檢測機構聯合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組成創新聯合體,建設檢驗檢測科技創新平臺,探索為產業鏈提供新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使用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檢驗檢測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推動檢驗結果區域、國際互認互通。(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動信息服務高效發展。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推廣、供需對接、資料備份等專業信息服務,支持信息服務企業整合產業鏈、供應鏈相關信息,實現上下游企業供需適配、按需生產,提升全鏈條服務能力。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首版次軟件產品研發應用,實施高端工業軟件攻關工程,在工業制圖、仿真驗證、集成電路設計、工具軟件等重點方向開展國產化替代。深入開展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產業發展、區塊鏈、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試點示范和典型應用場景建設,爭創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國家數據安全產業園區。實施跨境電商優勢再造行動,常態化開展“跨境電商+產業帶”對接活動,促進跨境電商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通信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提升中介服務發展能級。圍繞咨詢服務、會計稅務及評估服務、法律服務、金融中介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加快中介服務載體平臺建設和市場主體培育,構建種類齊全、分布廣泛、功能完善的現代中介服務體系。支持中介服務機構成立行業聯盟,加強信息共享、數據互通、服務銜接,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中介服務。大力發展跨境綜合服務,鼓勵企業提供運營推廣、政策咨詢、商事協調、金融服務、支付結算等服務,引導與優勢實體企業“抱團出海”,積極融入國際大循環,加快國際產能對接、轉移。(省發展改革委、司法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商務廳、稅務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融合

12.推動數字化轉型。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行動計劃,支持頭部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業務創新,面向行業開放先進技術、應用場景,培育建設30個“數字領航”企業,打造300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推進開發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支持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聯合數字化服務商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開發區數字化、智能化運營能力,推動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開展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分級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發展智能制造。實施智能制造引領工程,以診斷服務為抓手,推進規模以上制造企業應用5G、數字孿生、智能控制、虛擬仿真等技術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聚焦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營銷管理、售后服務等環節,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應用場景,到2027年,累計建成1500個智能工廠(車間),實現裝備互聯、系統互通、數據共享。持續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提升行動,加快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關鍵環節廣泛用云。(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做強數字經濟。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研究制定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行動方案,遴選30個以上數據要素開發利用解決方案,打造一批多元典型應用場景。做大做強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加快推進資源完善整合,健全數據交易規則體系、豐富交易數據產品,加強與全國其他數據交易場所互聯互通,爭創國家級數據交易場所。支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平臺企業數據資源資產化,鼓勵開展金融服務、商貿物流等領域數據融合應用,開發數字產品,開展數據交易。(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雙千兆”網絡協同工程,推動5G基站規模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深入實施“1+N”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行動,培育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鄭州),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應用推廣。貫徹落實全省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快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航空港區智算中心建設,開展省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試點,打造面向中部、輻射全國的算力調度核心樞紐和全國重要的算力高地,超前布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6G、下一代互聯網、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研發應用。(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挖掘生活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潛力

16.推進服務消費和智能制造有機融合。鼓勵電商平臺、企業或數字服務商發揮數據、技術、渠道等要素優勢,通過大數據挖掘、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挖掘用戶潛在需求,深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服務衍生制造,以委托制造、商標品牌授權等方式拓展制造業務,建立完善以線上服務為核心,以生產制造為基礎,供需適配、產銷環節簡化的兩業融合創新供應鏈生態圈。大力發展智慧家居、智能穿戴、智慧零售、直播電商等,推廣無人配送機器人、無人零售、網絡拼團等業務場景應用,建設“產品+內容+生態”的智能生態生活服務體系。推進商文旅體等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量發展,拓展消費新場景,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體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拓展工業旅游和特色資源深度融合。鼓勵各地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深入挖掘工業歷史文化底蘊,通過現代科技手段還原、復現歷史場景,發展工業旅游、工藝美術、文化展示、研學科普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工業遺產從生產性資源轉向生活化創意空間。支持工業城市、工業品企業打造工業博物館、工業旅游體驗中心、研學旅游基地等,開發工業旅游消費品、紀念品、衍生品等,推出一批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一批工業旅游和休閑消費的新空間、新地標。(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游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推進文化創意和制造業衍生融合。圍繞動漫游戲、影視、演藝、網絡文化、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交易、文化裝備等領域,鼓勵文化創意企業通過委托制造、商標品牌授權向制造環節拓展,發展文化衍生產品生產和經營,搭建產品設計開發、展示推廣和交易平臺,促進產銷協同發展。支持各大旅游城市、旅游景區、文博場館等通過IP授權方式與制造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文創產品,培育發展豫博文創、唐宮文創、殷墟文創、豫游記、華冠文創、龍門奇妙物等文創品牌。(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游廳、廣電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主要任務

(一)提升融合發展平臺載體能級。依托省中原科技城、中原農谷、中原醫學科學城“兩城一谷”和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成果推廣、創業孵化等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支持省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聚焦工業云、協同物流、分布式制造、集中采購等領域,構建一批開放式創新服務平臺,支持制造企業共建共享實驗室、中試生產線等專業化“一站式”產業服務平臺。實施現代服務業開發區產業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圍繞服務制造業共性需求,引聚各類專業服務機構,完善商務咨詢、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質量認證、倉儲物流等公共服務功能。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區)依托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生產能力,建設面向服務型制造的共性技術、共享生產、專業服務、綜合服務平臺,推進廠房、設備、人才等資源共享。標準化推廣“智慧島”雙創載體,培育集聚高質量企業、研發機構、人才智力、金融資本、創新創業項目等雙創資源,加快形成一流創新生態。(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多元融合發展市場主體。放大產業鏈龍頭企業、“鏈主”企業、行業骨干、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等各類主體帶動作用,通過專利布局、標準引領、協同研發、聯合設計、平臺建設等方式,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分工協作與聯動融通,實現資源、要素、產能、市場的深度整合與共用共享。持續實施服務業新供給培育工程,在集成融合領域遴選發布一批省級新服務重點培育項目、新供給標桿企業。支持平臺企業依托市場、數據優勢和行業整合能力,開展集中采購、定制化生產、協同物流、新零售等業態模式創新,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創新發展、跨界融合,建立產業聯盟,對接科技、資金、文化、版權等多種資源,深度參與產業協同和社會協作。支持企業群體跨行業、跨區域緊密協作,共建兩業深度融合發展基地,促進形成兩業深度融合區域分工協作和產業配套格局。(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監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融合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兩業融合重點項目培育機制并實施動態管理,形成“儲備—成熟—支持”的項目培育路徑,并由各地、各相關部門結合實際研究對重點項目的支持政策。支持服務業“鏈主”企業牽頭開展智慧園區、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等新場景建設。統籌利用各級各類專項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利用現有資金渠道、積極引導社會投資,加大對重點項目支持。(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構建融合發展品牌質量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強化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實施兩業融合領域“美豫名品”品牌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優質品牌。高水平組織中國品牌日河南系列活動,以品牌賦能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強化兩業融合領域國家標準宣貫力度,加快與國際國內高標準對接,研制數據分類分級、交易合規、數字信任等標準規范和行業導則,推進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實施全產業鏈質量管理,探索建立符合產業交叉、融合滲透特點的市場準入制度。深入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行動,選取超硬材料、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休閑食品等產業鏈開展質量聯動提升試點,支持企業參評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有關部門統籌做好政策落實、項目實施、動態監測、評估督導、重大問題協調等工作,切實推動兩業融合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各地要強化主體責任,積極探索兩業融合制度創新,以及市場準入、要素配置、市場監管、統計監測等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制定相關支持保障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要素保障。統籌利用各類資源要素支持兩業融合發展,研究制定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政策措施,鼓勵采取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存量土地等方式支持兩業融合發展。支持金融機構依托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提升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產品,完善風險處置機制,開展銀企對接活動,擴大融資貸款規模。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和各類實訓基地建設,培養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市場監管局、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河南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注重試點引領。深化國家級、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加強跟蹤調度,加大省級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爭取國家級試點擴容,啟動第三批省級試點培育工作,鼓勵有條件地市開展自主試點,推動符合條件的區域(城市、開發區、園區)、企業先行先試,探索發展兩業融合新機制、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一批典型區域和企業推廣模式。適時發布生產性服務業統計數據,及時跟進國家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并開展我省兩業融合發展情況監測工作,對滿足入庫納統的兩業融合項目進行一對一指導,確保應統盡統,應報盡報。(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擴大宣傳引導。組織開展試點成果、地方經驗交流,征集發布兩業融合優秀案例。支持研究機構、行業組織搭建兩業融合交流平臺和信息化渠道,匯集融合發展政策、展示融合發展成果。充分發揮融媒體平臺宣傳優勢,穩妥把握相關政策、數據信息、經驗成果等網上宣傳的時效度,及時推廣融合路徑和業態模式。(省發展改革委負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又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女人自熨全过程直播|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久久不见久久见中文字幕免费|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老熟女百度|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乱码|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人妻aⅴ中文字幕| 特黄aaaaaaa片免费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爱ⅴa| 黑鬼大战白妞高潮喷白浆|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人妻插b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337p西西人体大胆瓣开下部|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 国产97色在线 | 免| 国产精品搬运|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