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十四五”時期商業發展新邏輯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2-10 點擊:次
在當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十四五”以及二〇三五做出規劃,它是中國未來15年的商業計劃書。不管是學者還是政策學者、政府官員都應加力對其進行研究,找到適合發展的邏輯。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我們一直在提“未來深度城市化”藍圖,新型城鎮化也可以稱為深度城市化。未來我國可能會形成若干個超級城市區,搭建三縱兩橫的立體交通,實現城鄉一體化,這是發展的核心邏輯。這個邏輯不光要做房地產、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制造業產能的投資,更重要的是形成有效率的產出結構,不可能再允許大量鋪設財政和貨幣資源。我國發展到目前階段,著重要解決的問題是人們真正能夠在這里定居生活。
優化收入分配格局 實現共同富裕
按照經濟學中的“二八原理”,結合招商銀行的樣本數據顯示,2%的人就擁有了80%的財富。未來我們收入進行的三次分配一定會不斷出現,即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一次分配;由政府按照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等這一收一支所進行的再分配;在道德力量的推動下,通過個人自愿捐贈而進行的第三次分配。我們也意識到,如果要給“十四五”和二〇三五規劃整理出關鍵詞,那么其中一個就是“共富”。我們對分配問題必須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在未來15年看到比較良好的進化趨勢,才能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都是美輪美奐的,我們不缺工匠精神,但是我們沒有整體性的科學。這能不能改變?從業界的角度來看,核心突破就是創新。如果我們不能突破就只能變得更大,不會變得更強。在10年、15年后中國整個產出可能變成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如同1840年前中國所擁有的幾千年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地位一樣。但是光大是不行的,1840年英國的遠征軍5000人帶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的槍炮輕而易舉地征服了老大的帝國。我們要變得更強關鍵在于找到技術創新的核心點,比如蒸汽機時代要找到一個動力源——內燃機。
“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將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相關內容納入藍圖中,最終所有的行業都將用新的產業技術賦能。每次獨立完成產業創新的國家才能夠在全球化中扮演領導角色。例如,工業化1.0成就了英國、英鎊的時代,工業2.0和3.0由美國完成,所以美國成為了250年來最強勁的國家。我們也希望獨立完成產業創新,但仍存在很大技術差距。我們恢復到中國巨大的經濟總量是必然的過程,從美國來講,是兩種戰略理念的碰撞。這意味著它的爭奪不光發生在權利或者利益上,也關于體制,甚至關于不同的文明來源。這樣的競爭特別是在海外路徑對我們關閉以后,能不能實現自己的創新變得尤為重要。這里還有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中國如果變成日本超老齡社會大概需要10年就夠了。在1990年日本掉下高等收入群體的時候人均GDP已經達到2.3萬美金,而我們努力了15年也只是剛接近2萬美金,我們是未富先老,日本是又富又老,自然我們的挑戰更大。
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導向
目前,面對央行如此大的流動性投放,歷史來看利率已經來到歷史新低,資金進入到實體經濟更多推升了資產價格。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提到:“房地產是中國最大的灰犀牛”。現在的轉型關鍵就在房地產和股權上,中國的房地產總市值等于美國的總市值+歐洲總市值+日本總市值。美國的股市總市值等于歐盟的總市值+日本的總市值+中國的總市值,不確定他們是對的,也不確定我們是對的。這個調整必然會發生,是未來必須要研究前進的方向。